今天看了移位运算的操作,于是想到冒泡排序也是要定义一个中间变量的,就拿来实验一下,做下记录。其实两种写法没什么区别,主要是练习一下位运算。如果想装X可以采用位运算的方式写一下。
class="java" name="code">public int[] sortInt(int[] a) {
		if (a != null)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i++) {// 控制排序的次数(n-1)次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i - 1; j++) {// 控制每次排序的个数,第一次需要全部比较,第二次要减少1依次类推
					if (a[j] > a[j + 1]) {// 利用一个数的异或两次同一个数是他本身去交换数据,不用做中间变量。
						a[j] ^= a[j + 1];//a[j] = a[j]^a[j+1]
						a[j + 1] ^= a[j];//a[j+1] = a[j]^a[j+1]
						a[j] ^= a[j + 1];//a[j] = a[j]^a[j+1]
						/**
						 * 稍微解释一下
						 * 4^3^3 = 4  就是一个数异或两次同一个数,就是他本身
						 * a[j] = a[j]^a[j+1]
						 * 
						 * a[j+1] = a[j]^a[j+1] (a[j]^a[j+1]^a[j+1]=a[j])将a[j]赋值给a[j+1]
						 * 
						 * a[j]=a[j]^a[j+1] (a[j]^a[j+1]^a[j]=a[j+1])此时a[j+1]已经获得值为a[j]了
						 */
					}
				}
			}
		}
		return a;
	}
下面这个是中间变量的。
	public int[] sortIntTmp(int[] a) {
		if (a != null)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i++) {// 控制排序的次数(n-1)次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i - 1; j++) {// 控制每次排序的个数,第一次需要全部比较,第二次要减少1依次类推
					int tmp ;
					if (a[j] > a[j + 1]) {// 利用一个数的异或两次同一个数是他本身去交换数据,不用做中间变量。
						tmp = a[j];
						a[j] = a[j+1];
						a[j+1] = tmp;
						//这种方式看起来比较明了。
					}
				}
			}
		}
		retur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