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软件的可以从做硬件那学到什么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做软件的可以从做硬件那学到什么

做软件的可以从做硬件那学到什么

 2013/7/16 22:52:2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你怎样才能决定聚焦?你怎样说“不”?你怎样判断一天时间该怎么花?你怎样才能给你的用户最好的体验?这些都是创业者会并且应该持续考虑的问题。但不是每家公司和创业者都能有一样的条件。Zaarly联合创始人ERICKOESTER(现已离开公司)在一篇博文中分享了一些观点,他认为做软件产品没有做硬件产品的那样天然局限,但是却可以从做硬件中学到一些聚焦的思考方式:上周我和两位创业者聊了聊。他们其中一个是用软件方案解决用户问题,另一个则涉及到硬件。他们都是很有韧性的人
  • 标签:什么 硬件 软件

  你怎样才能决定聚焦?你怎样说“不”?你怎样判断一天时间该怎么花?你怎样才能给你的用户最好的体验?这些都是创业者会并且应该持续考虑的问题。但不是每家公司和创业者都能有一样的条件。Zaarly 联合创始人 ERIC KOESTER (现已离开公司) 在一篇博文中分享了一些观点,他认为做软件产品没有做硬件产品的那样天然局限,但是却可以从做硬件中学到一些聚焦的思考方式:

  上周我和两位创业者聊了聊。他们其中一个是用软件方案解决用户问题,另一个则涉及到硬件。他们都是很有韧性的人,也都在解决有意思的问题。公司业务各有不同,他们的会议内容却是类似的:比如都在谈论用户反馈,MVP (最简可用产品),设计试验,团队部署,融资等等。

  有一处地方让我很有收获,通常做软件的家伙常常迷失,在聚焦上得费好大的力气,难以下决定;而做硬件的则很有原则,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能思考更多:

  产品局限

  没错,我常听到创始人都在说“我们是创业公司,得聚焦”或者“我们资源有限”,或是想做“小而美”。但对于软件产品而言,大多数是没有局限。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能玩玩愤怒的小鸟。也不管在哪,Salesforce 都能运转。这也正是软件的魅力所在。

  硬件产品的天然局限

  对于做硬件的那个家伙来说,由于天然存在的产品局限使得他不得不聚焦。他刚收到产品原型,就在想下个月那二十个 beta 产品究竟应该怎样部署出去。这会是非常细致的思考,比如说为每位用户提供教程,准备每一次测试,并且打算做独家限量版形式卖出下一百个产品。他希望开售后,每一次的销售都能给公司下一阶段的成功做好铺垫。他收到的每一版产品对他来说都无比宝贵,他关心每一位新用户,珍惜每一次示范机会。比如初期他就只有这 20 位用户,只能认真地做好每周的回访工作。

  软件缺少这个自然限制

  同硬件相比,软件则少了硬件这种天然的产品限制。云端让你不用担心距离限制,理论上你可以 " 毫无节制地 " 扩张。

  但这也成了症结所在。软件工程师面对茫茫的互联网之海,看不到用户的脸,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很难找到聚焦的点。当然,可能他们也并不需要知道这些。但这并不意味着软件工程师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只不过他们不像做硬件的家伙那样,被逼迫地去考虑这些事情,这样就导致这所谓的局限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低得很多。

  设定你自己的局限

  如果你正在开发应用、设计网站或是已开始自己的业务,可以设想成一开始你只能把产品给 20 位用户使用。你会予以这 20 位用户怎样的服务?你会选择谁成为这 20 位用户?你打算怎么做,才能让这 20 位自愿向身边朋友推荐你的产品?

  当你考虑整家公司时,也可以先想想只为一小部分人设计。Uber 一开始就是只为 Travis 和他朋友们招车设计的。Pinterest 一开始只是创始人 Ben 为他妈妈做的书签工具而已。而最初期的 Zaarly,只是为当时为期 5 天的 SXSW 大会参会人员做的 P2P 需求工具而已。

  p.s. 这位 Zaarly 联合创始人 ERIC KOESTER 在 Zaarly 转型后离开了公司,他在自己的告别文章里说了一句有意思的话,一日为 founder,终生为 founder。你可以说自己是某家公司的前员工,但对创始人这个角色而言,是没有 ex 一说的。即便离开公司,这也会是永远摘不掉的 " 头衔 "。Zaarly 原本做的是 P2P 本地需求对接平台,现在转型成本地小商家的展示平台。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