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做事要主动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人在职场,做事要主动

人在职场,做事要主动

 2013/9/22 2:08:49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我跟所有的员工,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十年经验的老人,都提同样一个要求:做事要主动。当然了,还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比如要有责任心,要结果导向,做一件事就要做成做好,这是在职场立足的基础。立足以后,要做得比别人好,就要靠主动。“要主动”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式来主动。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故事,我在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主动做了几件事,事后证明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利,希望这些故事对读者有参考意义。有事儿我敢抢着上2001年我从大学退学,来到《程序员
  • 标签:职场

  我跟所有的员工,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十年经验的老人,都提同样一个要求:做事要主动。当然了,还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比如要有责任心,要结果导向,做一件事就要做成做好,这是在职场立足的基础。立足以后,要做得比别人好,就要靠主动。

  “要主动”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式来主动。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故事,我在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主动做了几件事,事后证明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利,希望这些故事对读者有参考意义

  有事儿我敢抢着上

  2001 年我从大学退学,来到《程序员》杂志社做技术编辑。第一天,技术版的老编辑拿排好版的稿子给我校稿:错别字就划个圈,拖一条尾巴出去在空白处写上正确的字;要删除几个字,也是划个圈,再划个打着卷的小尾巴;要添几个字,就在添加的地方划个小箭头,也是一条尾巴拖出去写要添的字。一个月以后,不光技术版,管理版的老编辑也把稿子拿给我校,108 页的杂志,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两遍。

  校了两期杂志的稿,我觉得不能再这么被动,不然别人会一直让我干校稿这种枯燥又没技术含量的活儿。正好赶上开 12 月杂志的选题会,另外两个技术编辑一人报一个技术专题,都被蒋涛总编给毙掉了。我看准情况,鼓起勇气举手说:“我觉得可以做个关于 refactoring 的专题。”听完我的介绍,蒋涛点了头。

  《程序员》杂志的技术版块总共 54 页,其中“技术专题”占了 12 页,用四五篇文章、一万多字的篇幅来讲一个技术,务求讲通讲透。毫不夸张地说,《程序员》这本杂志与其他 IT 报刊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深度与广度兼备的技术内容。这个拳头栏目,我在《程序员》的一年半时间里,主持了 12 期。

  后来的就是历史了:那期技术专题是重构技术首次出现在中文的印刷媒体上,然后我和侯捷老师共同翻译了《重构》这本书,我离开《程序员》时被看作杂志的首席技术编辑。这些东西给了我一个绝佳的职业起点,而这一切都源自大胆的一举手。

  职业生涯初期,没人知道你有多少能力,也没人会无缘无故地冒险给你机会——说得残酷点,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老员工不给你下绊儿你就应该感激了。作为新人,你就得有一种有事儿我就敢抢的劲头,反正最差也就是没抢到而已,你没有任何损失。

  让我上,我就敢上

  2005 年我刚加入 ThoughtWorks,当时任中国区 CTO 的郭晓就跟我说:11 月底有个演讲,他没时间去,让我帮他讲。我细打听一下才知道,这是要在微软的企业决策者峰会上讲敏捷软件开发,到场的都是微软各家大客户的 CTO、研发主管之类的角色,我就跟在微软一个 VP 后面做第二个主题演讲

  那时 ThoughtWorks 刚进入中国,连一个中文版的 PPT 都没有。而我一介新人,虽然之前实践过敏捷,但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琢磨的,没有一点理论规范。让一个新人来应对这么高级别的一次亮相,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担心?但是既然是郭晓交待给我的,我就没有二话,马上开始准备中文材料,跟同事结对练习演讲,连每句话怎么说、每个手势怎么做都预先做了准备。后来有一张照片,是我在演讲的时候抬起左手数“第一、第二、第三……”,而且是从大拇指开始算“第一”。这个小动作我以前是没有的,就是在练习的时候从同事那儿学了过来,一直到现在说话还有这个习惯

  演讲本身平淡无奇,没什么特别的反响,也没出纰漏,我就这样完成了代表 ThoughtWorks 的第一次亮相。后来整个中国区都留下一个印象,觉得我能讲,有亮相的机会就会想到我。

  工作几年以后,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和口碑,领导有时就会给你一些非常挑战、甚至完全超出你想象的任务。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怂:你敢让我上,我就敢上。你要相信,领导的眼界比你高,他认为你能搞定,很可能就是你真的能搞定,只是你自己还没看清。这种高挑战的任务往往是难得的机会,搞定了就能让你上一个台阶,你要是不敢上,别人可能正等着抢这个机会呢。

  有困难,我就上

  2011 年,在 ThoughtWorks 中国区管理会议上,已经在中国区总经理位置上坐了几年的郭晓正式宣布:2012 年,我们将开设成都分公司。问题在于,还没有成都分公司负责人的人选。管理团队的其他人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家庭羁绊,都无法去开拓成都这片新天地。休会的时候我跟郭晓说:我是四川人,如果没有别人去成都,我就去。

  对于成都分公司究竟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连郭晓也没有想法。年底时他跟我谈对成都的期望,设定的目标是 30 人和一个很低的营收数字。我和我的搭档王效珅完全没有在意这个目标,我们在一间公寓里一起制定成都分公司的目标,思考客户、招聘、员工培训等等问题,以及企业形象、政府关系之类以前甚少涉及的问题。结果第一年结束时,我们已经有了 60 多名员工,营收超出原定目标一倍还多。第二年过半,我们员工数已经过百,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多次被媒体报道,还作为成都市高新区的形象代表接受哈佛商学院、法国记者访问团等访客访问。

  在公司做到中层以后,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由“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的转变,毕竟几乎所有中层管理者都是从一线拼杀上来的,是因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力才被提拔到现在的位置上。但在这个信息时代,找到解决办法终归不难,你的老板最大的难题是只有一个模糊的愿景,还提不出具体的问题。要真正为老板、为企业分忧,你必须学会面对一个模糊的大目标去提出一系列的好问题,去设定实现这个大目标的路径。你不能再满足于解决别人(包括你的老板)给你提出的问题,因为别人提的只能是一些平庸的问题:规模,营收指标,利润率…… 你要敢于说:有困难,我就上,我会解决所有困难,我会让愿景成真。

  这只是起步

  现在我个人正站在又一个职业的转折点。我的领导郭晓从中国区总经理升任全球 CEO,他给了我一个新的挑战。我现在对于“主动”这件事又有了新的理解:领导很迷茫,我也敢上。不过这事目前还处于现在进行时,也许几年以后我会再来继续讲这个故事。

  读者或许会注意到,我讲的几个故事,跟蒋涛和郭晓这前后两位领导关系很大。很多人不敢主动做事的一个原因是怕捅娄子、怕招领导烦。下一次我会专门讲“人在职场要跟对领导”这事儿。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请回复或者私信让我知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