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印度人,与华人在积极程度上的差异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美国人,印度人,与华人在积极程度上的差异

美国人,印度人,与华人在积极程度上的差异

 2013/12/11 19:09:18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图为电影〈Harold&KumarEscapefromGuantanamoBay〉(猪头逛大街)剧照以下的故事中,所谓的印度人与华人,都是成年以后才到美国读书的,第二代以后的移民,我都把他们归类成美国人故事是从我某个朋友MBA学程参加的创投投资竞赛(VCIC)说起。有别于台湾大学的常见的行销提案赛,比如说ATCC,创投投资竞赛(VCIC)让学生扮演创投的角色,分组讨论并衡量真实的创业企划书,并与创业家面对面进行提案审核,DueDiligence与投资条款的谈判
  • 标签:美国 印度

Harold-Kumar-Escape-from-Guantanamo-Bay-harold-and-kumar-14889884-853-480

图为电影〈Harold & Kumar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猪头逛大街)剧照

以下的故事中,所谓的印度人与华人,都是成年以后才到美国读书的,第二代以后的移民,我都把他们归类成美国人

  故事是从我某个朋友 MBA 学程参加的创投投资竞赛(VCIC)说起。

  有别于台湾大学的常见的行销提案赛,比如说 ATCC,创投投资竞赛(VCIC)让学生扮演创投的角色,分组讨论并衡量真实的创业企划书,并与创业家面对面进行提案审核,Due Diligence 与投资条款的谈判(Term Negotiation)。

  比赛的裁判们是当地业界的创投们,从他们的专业角度衡量各队伍在投资桉的选择,Due Diligence,与条款谈判这三个项目中的表现,给出分数,最后决定赢家

  VCIC 依序分成校内,区域与美国全国这三关,一直是美国想当创投的 MBA 们的敲门砖。

  强者我朋友去年的团队打进区域比赛,今年当然就成为了新参赛者咨询对象的首选。

  校内初选一个月以前

  美国人领导的团队来了。

  约了强者我朋友整个团队的整个晚上,预约了某个教室面谈咨询。

  强者我朋友跟我说,从他们问的问题中可得知他们很早就开始组织,搜集资料,与讨论。也因为他们有事先准备,整个咨询面谈进展得很快,也很深入。美国人的团队很快就搜集到他们想要的资讯,往下一阶段迈进。

  因为结束的很有效率,强者我朋友的团队就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去喝啤酒 XD ,身为酒鬼的我,怎么可能拒绝呢?

  校内初选两周以前

  印度人领导的团队来敲门。

  同样也是经过精心准备而来,但是时程上比上一个团队晚了两週,已经失去先手的优势。

  校内初选前三天

  华人参赛者终于出现了。

  不过华人参赛者要的不是全面的面谈(也已经没有时间了),他们透过简讯与电话想要得到的,是「所有之前比赛的相关资料」与「比赛小技巧 (tips)」。

  这团队感觉上有点危机,而且为时已晚。

  比赛结果

  不出所料,是美国人领导的团队赢了。另一队印度人(非上列讨论到那组)紧咬在后。

  我们先不要考量其他的因素,单以积极准备的程度而言,该队算是当之无愧。

  积极度一直是在美国主流社会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在这个例子的取样里面,美国人 > 印度人 > 华人,那华人在大公司里面多位居技术性职位,比较少升上管理者的职位的现象自然是可想而知。

  其实这现象根传统的华人教育有很大的关係,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劝进,而后进
  • 那是别人家的事

  久而久之,我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就变成要人「推动」,要等待指示,要等待允许,而不是自己「自动」了。

  「推动」与「自动」的差异,正是能不能打进美国公司决策圈的「不积极」与「积极」的区别。

  另一个简单的报告专案

  强者我朋友又跟我分享了一个分组专桉报告的小故事。

  当组上的成员敲定,身为台湾人的我们会假设大家会在第一次讨论中,大家坐下来决定报告的走向,进行分工。我们会假设每个人都可能有当组长的机会与意愿,因此会在第一次的讨论中,跟所有人一起决定 Leadership 是谁,等等。在大家不熟的时候,我们会採取「共识决」。

  不在其位,我们不会跳出来领导。

  他们组中的老美可不这样搞。

  第一次讨论之前,他就已经把报告几个可能的走向与分工都想好,并用 Email 寄出。第一次讨论让大家直接针对他提出来的东西进行讨论。

  成员当然有说不的权利,但是讨论之前,整个报告就已经被老美想过了,讨论的走向当然会在他提出的框架下进行,除非有人强力反对,整个团队的领导也会是这位老美先生。

  一样的,在团队领导方面,这位老美先生很自然地掌握了先手之胜。如果这时候有某位华人朋友想当组长,第一次讨论时才出手,根本没有办法服众,大势已去。

  要跟美式的积极对战,就要烂熟美式的积极才行。

  美式升迁,我怎么知道你能把事情做好?

  就我认识,身居要角的朋友或是上司告诉我,他们这里的哲学是:

We promote whoever that can do the job well.

我们提拔可以胜任该职缺的人。

  但是重点是,到职该职缺以前,他们怎么知道你能把该职务做好?

  答案很明显,你要让他们感觉「你已经在做了」,之后升你只是让他们能够名正言顺的把责任扣在你身上而已。

  你对某个职位很有兴趣,不要害羞,跳进去做就对了(当然你原来的工作还是要做好),要等到有 Title 才做事, Title 就绝对不会是你的。

  「你已经在做了」,这就是美式的积极。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