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迷失的求职怪圈_职场话题_非技术区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非技术区 > 职场话题 > 让人迷失的求职怪圈

让人迷失的求职怪圈

 2010/12/2 10:55:4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如今中国的所有市场中,最繁荣的恐怕莫过于人力资源市场了。在任何一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择业大军和如雪片般飞舞的各式简历。无论是初出茅庐、牛刀初试以求安身立命的高校毕业生,还是在职场中已打拼数年、不满现状而以图另谋高就的求职者,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各种各样的看家本领,踌躇满志地等待着机遇的垂青。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每个人求职的历程,想必都是一部奋斗史,但同时也未必不是一部辛酸史。择业大潮中的拥挤、呐喊、战斗、辛酸,也曾为无数人所体验。其压力之大
  • 标签:求职怪圈
   如今中国的所有市场中,最繁荣的恐怕莫过于人力资源市场了。在任何一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择业大军和如雪片般飞舞的各式简历。无论是初出茅庐、牛刀初试以求安身立命的高校毕业生,还是在职场中已打拼数年、不满现状而以图另谋高就的求职者,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各种各样的看家本领,踌躇满志地等待着机遇的垂青。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每个人求职的历程,想必都是一部奋斗史,但同时也未必不是一部辛酸史。择业大潮中的拥挤、呐喊、战斗、辛酸,也曾为无数人所体验。其压力之大,往往让人不堪重负。随着希望被现实一次次地击碎,每个人都在抱怨着:“找份好工作,真是难于上青天!”

    也许你现在也是一个求职者,你的经历到目前为止都在印证着这句“名言”,然而它绝对不是真理。其实,只要跳出那些求职者们普遍深陷的怪圈,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审视求职行为的全过程,或许就能豁然开朗了!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看看好工作是怎么找的。

    一、让人迷失的求职怪圈

    找工作如同购物。一般来说,首先自然要从收集工作信息开始迈出第一步。通常,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从招聘广告、招聘会场或其他什么渠道获得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按图索骥投上一堆简历,接下来就回去安然端坐家中,以静候佳音。如果老天有眼,没准就会有幸接到公司的面试通知,而后自然是梳洗打扮一番,衣冠楚楚地揣着一肚子的面试技巧如约而至。也许这种场面对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经过一场波澜不惊的面试之后,打道回府,继续期盼老天爷垂青,赐予好工作的机会。

    如果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好工作的,那我们真得恭喜你了,因为很少有人会这么幸运,一份好工作得来全不费功夫。事实上,在今天的求职圈里,这样的例子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要知道,现实中的幸运者毕竟总是少数,有太多的求职者所经受的,却是“收集信息——投递简历——等待垂青——杳无音讯或者面试失败”这么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如图1-1所示,仿佛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这一过程简直就是一个怪圈(或者说是个黑洞),困扰着诸多求职者,多少人在这个求职怪圈中迷失了方向。能够跳出这个怪圈、结束这种轮回的人凤毛麟角,更多的人仍然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求职的黑洞中乱撞,直到四面碰壁,头破血流。可是,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失败的吗?

    信息收集的盲目性

    如果每个碰壁者都坐下来仔细想一想自己收集招聘信息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这项最基础的工作其实往往也是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的准备活动。也许因为你刚刚毕业,缺乏对工作和事业的深刻认知;也许因为生活的压力已不允许你“瞻前顾后”;也许因为周围的环境使得形势紧迫,来不及仔细权衡、从容选择。但无论如何,对招聘信息必要的筛选和取舍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有的求职者片面追求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天生乐观。如果找到了一万条招聘信息,他就认定没准就会有一万个工作机会等着他。天哪,多么激动人心的数字,多么让人心驰神往的机会!但我们何不冷静地想一想,去问问那些拥有了一万条职业信息的人们,他们到底得到了多少真正的机会垂青?找工作可不是掷骰子和抓阄,押若干个筹码,总会撞上一个。老天不会因为你投递了一万份简历就发慈悲赐予你工作机会。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劳而无功往往是家常便饭。

    简历的悲哀

    许多人在求职之初,都难免心浮气躁,总有一种焦灼忐忑的心理。他们生怕没人青睐自己,总是心急火燎地大把大把发送简历,急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尤其在网络早已普及的今天,同一份简历进行复制、粘贴,然后群发电子邮件,简直易如反掌。但是这样的行为,跟成天站在街头、不分对象地散发广告或传单的人又有什么两样?

    这种“广种薄收”的求职模式,显然是一种撞大运的心态。反正多投一份也不会增加什么成本,因此投递之前往往不会进行过多的思考,这样一来,求职不就变成一场赌博了么?或者更形象地说,求职就像在买彩票,花一些钱,胡思乱想地挑选几组号码,然后就幻想着赢得大奖。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使得每个人都充斥着投机心理,而不肯脚踏实地地为着目标奋斗。等到求职的骰子已经全部出手,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赢的概率竟然微乎其微!

     人力资源专家对此专门做过统计,一个人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起码要比较3到4个到手的工作机会,才能在其中进行筛选;但为了得到这三四个工作机会,至少要经历6到10场把握较大的不同公司的面试;而为了获得这样一些面试机会,求职者就一定要事先联系N家公司,向它们投递简历或求职信。可见,为了获得一个机会,要付出何等的艰辛!

    那么“N”又是多少呢?一些专家的结论是:求职者得到一个工作机会的代价起码是100份简历,甚至还不止。而要想得到理想的好工作,500份简历恐怕都打不住。看看今天的大学校园就知道了,每逢招聘会,蜂拥而至的毕业生们无不攥着大把简历四处投递,包括邮寄出去的简历,一个学期下来怎么也要消耗个一两百份,这还不算通过网络在线投递的。正因为简历如此泛滥成灾,难怪每次招聘会上,都会有一堆简历散乱地上,任人践踏!如何让自己的简历更出彩,赢得考官的青睐,为自己挣得面试机会,这才是求职前期的重中之重。然而遗憾的是,对很多求职者来说,这一问题要么被忽略,要么根本就不得要领

回应会有吗?

    在辛辛苦苦地撰写、制作、拷贝、投递了成百上千份简历后,大多数求职者接下来要做的,只能是开始祈祷上天的眷顾了。诚然,一般来说,你的简历还不至于沦落到在招聘会场就被随手丢弃、任人践踏的地步,但是很难保证在带回公司后它们不会被扔进垃圾箱。在此后的日子里,求职者们大多数都是在焦灼、失落的状态中度过,除了等待,他们别无选择。但是,回应会有吗?

    近几年来,网上求职招聘开始大行其道。因其成本低、效率高,颇受广大求职者青睐。加之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也很方便快捷,发个上百份求职邮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而对招聘者来说,也省得望着那些堆成小山似的简历堆挠头皮了,确实方便了不少。然而这种方式诚然效率高了,可成功率是不是也会那么高呢?还是来看看下面这一组数字吧:

    (1) 某个站点有622381份简历,但在3个月里只有1542个用人机构看过这些简历;

    (2) 某一个站点有79020份简历,但在3个月里只有689个用人机构光顾过;

    (3) 还有一个网站上有23278份简历,但只有70个用人机构浏览过。

    此情此景,让那些曾经热情高涨的求职者心理恐怕顿时就凉了半截。事半却未必功倍,这就是严酷的现实。有人把网上求职比喻成网恋,诱惑挺大,结局却多不理想。毕竟网上的东西,虚幻的、不可靠的成分居多。

    我们还是把目光投到现实中来看看吧,其实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招聘广告可以说同样也是铺天盖地,甚至在大街小巷、电线杆上,也不难觅得其踪迹。尽管广告这么多,可是机会却少得可怜。对许多公司来说,招聘渠道多种多样,不一定完全依靠广告;而广告上所刊登的信息,却又未必完整。尤其在当前,大量的求职中介机构充斥市场,其中很多机构的运作既不规范,也完全缺乏诚信。

    就算你把自己的简历成功地送达到了心仪的公司,但随之而来的马上是新一轮的考验,免不了又是一番磨难。据调查,一些大公司每年收到的简历多达130000份,平均每天竟然数百份。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就算什么也不干,光看简历就够他受的了。即使是一些小公司,每周起码也能够收到数份简历。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公司本身也几乎都陷入到了简历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么多简历摆在招聘人员案头,他该何去何从呢?不要以为他会认真地看每一份简历,也不要以为他能明察秋毫、慧眼识珠。其实他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不是挑选,而是排除。于是一些本来还挺不错的简历,往往因为一点点小瑕疵而被弃之如敝屣,让人深感可惜。然而为了把大堆的简历减少到便于管理的数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士不得不这样做。他们筛选简历时采取的原则往往首先是:“看看可以将谁排除掉”。为了使自己的简历不落入被排除之列,应当怎么做呢?答案就在后面的章节中,这里先暂且不表。

    为什么你把简历像雪片一样撒出,却迟迟收不到面试邀请呢?恐怕这就是个中原因。有资料显示,即使在美国经济形势最好的年头,平均245个求职者当中也只有1个人会接到面试的邀请。美国尚且如此,中国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

    在求职路上,每一步都是那么艰辛。哪怕是得到了面试的邀请,也表明他们在求职的道路上不过才走了一半。然而对他们来说,更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幸运儿们夹着公文包踌躇满志地赶到面试现场,激动地和主考官们问答一番以后,就满心欢喜地回家等着好消息。可惜对方从此却杳无音讯,面试只是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失败!失败!”求职者的脑子里充斥着这样的字眼,明明已经到了成功的大门口,却被拒之门外。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不断地上演。为什么最难打动的总是那些面试的主考官们?难道这其中有些地方错了?错在哪里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要唉声叹气了?为什么自己如此热忱地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收集信息,制作、刊登、投递简历,参加面试,而成功的回报率却是如此的微乎其微?这样的求职结果真让人绝望。是的,面对残酷的现实,恐怕你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找份好工作,真是太难了。”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7661c010008by.html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