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太多,硬件都不够用了(国外篇)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平台太多,硬件都不够用了(国外篇)

平台太多,硬件都不够用了(国外篇)

 2014/11/18 1:44:3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智能硬件,特别是与人类身体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如果只是单独地展示给用户,比如告诉你走了多少步、体重多少、睡了多久、心率变化等等,显然很难从中挖掘出深入的信息。这里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数据存在各个单独应用和硬件中,用户无法一次性看到自己的整体情况;其次,如果个人的数据要接入医院,最好是完整的才便于医生作出判断;最后,大数据分析也需要尽可能多的数据,特别是不同数据之间的交叉分析。数据的整合利用如此重要,所以才有了众多的巨头在和创业公司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家的硬件平台
  • 标签:硬件

  智能硬件,特别是与人类身体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如果只是单独地展示给用户,比如告诉你走了多少步、体重多少、睡了多久、心率变化等等,显然很难从中挖掘出深入的信息。这里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数据存在各个单独应用和硬件中,用户无法一次性看到自己的整体情况;其次,如果个人的数据要接入医院,最好是完整的才便于医生作出判断;最后,大数据分析也需要尽可能多的数据,特别是不同数据之间的交叉分析。

  数据的整合利用如此重要,所以才有了众多的巨头在和创业公司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家的硬件平台,一方面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把智能硬件拉进自己的生态中,另一方面也便于大数据研究的展开。本文将一一列举国外主要的智能硬件平台。

  一、苹果 HealthKit

  苹果在今年的 WWDC 上公布了 HealthKit 和与之对应的 iOS 应用 Health。这个平台将第三方硬件和应用产生的数据汇集起来形成统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应用的数据包括心率、卡路里、血压、血糖等等。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创建一个医疗急救卡,在出现紧急状况时提供自己的重要医疗信息。

  目前接入 HealthKit 的硬件产品包括 Jawbone、Withings、iHealth、Garmin 等,软件则更多,包括 MyFitnessPal 等流行应用。可穿戴大厂 Fitbit 仍未加入,但官方已经表示在考虑当中。当然,不要忘了还有苹果自家的 Apple Watch,它将于明年初上市。

  目前 HealthKit 仅限于 iOS 平台。

  二、Microsoft Health 和 HealthVault

  微软的 Health 平台最近与 Microsoft Band 一同发布,其功能与 HealthKit 类似,同样可以从硬件和应用中收集数据。不同之处在于,Microsoft Health 提供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可供用户执行的建议;另外这个平台要开放得多,它支持 WP、iOS 和 Android 三大平台,包括自家的硬件传感器设计也开放给第三方。

  微软的问题在于,WP 平台的市占率太低,无法靠预装来推广大量用户,所以开放成了必然的选择,但进驻 iOS 和 Android 也面临同类产品的竞争。不过手环的销售似乎不错,在上市首日就立刻售罄。

  HealthVault 是一个更加偏向医疗的平台,主要基于 Web,早在 2007 年就已经推出,它与 Health 是连通的。目前主流的穿戴厂商和应用都已支持 Microsoft Health,Fitbit 还未支持,但已经接入了 HealthVault。

  三、Google Fit

  Google 曾经推出了 Google Health,但由于不成功把它关闭了。而今年 6 月,就在苹果推出 HealthKit 不久,Google Fit 也在 Google I/O上推出了。这个平台和前两个很像,也是通过一套 API 将硬件和应用的数据接入进来。已经宣布加入的合作伙伴包括耐克、HTC、LG、Withings、Motorola、RunKeeper 等。

  Google Fit 目前仅支持 Android,用户可以选择与谁分享自己的数据并随时删除。Google 自身并没有推出相应的硬件产品,但有 Android Wear 系统。

  四、三星 SAMI 和 Simband

  三星在近期召开的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 SAMI 的 API,SAMI 是“Samsung Architecture for Multimodal Interactions”的缩写,直译为“三星多通道交互体系”。这个平台和前三个一样通过开放 API 接入数据,再通过复杂的算法对用户的健康进行分析。不过三星表示,这个平台虽然存储着用户的数据,但数据的拥有者仍然是用户本人。

  与 SAMI 相对应的是开源的 Simband 硬件架构,三星把 Simband 的传感器模组开放给第三方 OEM,让他们可以迅速做出不比 Fitbit 和 Jawbone 差的产品。

  五、黑莓 Project Ion

  今年 5 月,几乎注定要没落的黑莓和旗下的 QNX 软件系统推出了 Project Ion,瞄准物联网。这也是一个开放平台,它的目标是让智能设备把收集的海量数据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帮助进行商业决策。但它没有特意瞄准可穿戴设备,汽车是个更好的目标,要知道一辆采用 QNX Neutrino 的汽车每月产生的数据量高达 3GB。

QQ1Q99FgBdoKzsXNvShGTDR1g/640?tp=webp" alt="" data-s="300,640" data-src="/Upload/Images/2014111801/9B458B54023DCC23.jpg" data-ratio="0.2784313725490196" data-w="" />

  黑莓的这个平台目前处于公测阶段,并将在新财年开始的 2 月正式推出。

  六、Validic

  Validic 是一家创业公司,在今年 8 月获得了一笔A轮融资。Validic 的健康平台把智能硬件和移动应用的数据收集起来提供给医疗机构。解决了用户数据整合的问题,让健康相关的医疗机构、药品公司、福利机构,甚至是健康俱乐部能够更加准确迅速地使用这些信息。

  Validic 目前的合作伙伴也包括 Fitbit、Jawbone、iHealth 和 Garmin 在内。

  小结

  上面列举的这些硬件数据平台,大都与健康和医疗相关,且多是一些巨头在布局。无一例外,它们都向第三方开放接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供给用户或第三方公司。做这样一个平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获取最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复杂的大数据分析,这也是为什么多是巨头在玩。

  之所以说硬件不够用,是因为目前智能硬件的市场存量并不大,英美发达国家的可穿戴设备普及率只有 10% 左右,使用率更低。各种产品鱼龙混杂还存在数据不准确的现象。而光是 Fitbit 就占据了整个可穿戴设备将近 70% 的份额。虽然穿戴不是全部,但它们是收集用户身体数据最主要的产品。各家巨头仍有很多手环、手表等产品推出,期待它们能进一步推高普及率。同时更多新产品的推出也让平台的硬件不再仅仅是那几款可穿戴产品。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