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云计算第二大阵营联盟:VMware产品转型走了一条“合纵”之路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组建云计算第二大阵营联盟:VMware产品转型走了一条“合纵”之路

组建云计算第二大阵营联盟:VMware产品转型走了一条“合纵”之路

 2016/9/5 23:52:2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VMware全球CEOPatGelsinger在VMworld2016上从2006年开始的云计算第一个十年,是一个全球技术产业“乱世”的开始。在这个十年中,IT基础架构和传统IT技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IBM、VMware、微软、Oracle等为代表企业级IT第一大阵营尤其为甚。于是,微软耗巨资在全球兴建大型数据中心,成为仅次于AWS的第二大公有云厂商,Oracle则耗费五年时间面向云计算重写了所有软件代码
  • 标签:第二大 云计算

第二大阵营联盟,虚拟化霸主 VMware 产品转型走了一条“合纵”之路 " src="/Upload/Images/2016090523/E5AC3D067D0897D9.jpg" alt="组建云计算第二大阵营联盟,虚拟化霸主 VMware 产品转型走了一条“合纵”之路 " width="626" height="417" />

VMware 全球 CEO Pat Gelsinger 在 VMworld 2016 上

  从 2006 年开始的云计算第一个十年,是一个全球技术产业“乱世”的开始。

  在这个十年中,IT 基础架构和传统 IT 技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 IBM、VMware、微软、Oracle 等为代表企业级 IT 第一大阵营尤其为甚。于是,微软耗巨资在全球兴建大型数据中心,成为仅次于 AWS 的第二大公有云厂商,Oracle 则耗费五年时间面向云计算重写了所有软件代码,而 IBM 收购了 SoftLayer 公有云服务商并大力发展云计算业务。

  VMware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虚拟化厂商,却在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饱受冲击,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和云计算厂商都基于开源技术开发虚拟化软件。

  类比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众小国之间联盟的合纵术,以及小国与大国之间结盟的连横术,成为乱世时期“列强”争霸的经典策略。作为软件厂商,VMware 本身并没有资金实力大规模兴建自己的公有云数据中心,于是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合纵”之术,即扶持除巨型公有云之外的众多其它云服务商,组建云计算第二大阵营联盟。

  数据中心公有云化是个大市场

  在 2016 年 8 月 29 日举办的 VMworld 2016 上,VMware 强调当前有两类公有云,一类是 AWS、微软 Azure 以及谷歌这三个巨型公有云,这是公有云第一大阵营,而另一类是其它公有云、电信运营商和本地数据中心服务商。

  实际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本地的公有云服务商和很多想发展公有云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和传统 IDC 数据中心服务商,但它们的数据中心云化一直是个难题,因此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目前只有 AWS、微软 Azure、谷歌有自己的技术实力开发整套公有云软件技术体系,其它绝大多数公有云和数据中心服务商只能借助 OpenStack 建立自己的公有云技术体系。而开源 OpenStack 的历史其实也只有 5 年,整个技术体系和框架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

  据有关数据,仅中国市场就现有数据中心 50 万个左右。而根据中国 IDC 圈的数据,2014 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开放 IDC 数据中心牌照,同时移动互联网、视频、游戏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推动 IDC 行业市场规模提升到 372.2 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 IDC 市场增速将稳定在 35% 以上,到 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将超过 1400 亿,增速将接近 39.6%。

  相比之下,阿里云目前一年的营收在 10 亿美金规模,德勤预计阿里云在 2019 年能达到 677 亿人民币年营收,而这个数字接近市场对 AWS 在 2016 年营收的预测。换句话说,如果能抓住除了三大公有云巨头之外的其它大多数公有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和数据中心服务商,这个所谓云计算第二阵营联盟的规模其实不亚于任何一个巨型公有云巨头。

  用完整技术扶持云计算第二大阵营

  如果从现在的结果反向看过去五年 VMware 的技术演进,一切就不言自明了。在五年前的 VMworld 上首次提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的概念,SDDC 是 VMWare 应对云计算技术巨变的主要策略。但在过去 5 年内 SDDC 不断发展变化,直到本次 VMworld 2016 上推出 SDDC 的最后一条产品线,业界才明白 VMware 到底要做什么。

  简单地理解,公有云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了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基础功能,以及之上的主要用于任务和负载均衡调度的操作系统。其中,计算以虚拟服务器为主、存储以虚拟存储为主、网络以虚拟网络为主,核心思想都是在工业标准 x86 服务器机群之上加装软件,以低成本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公有云基础功能。

  目前,业界都是用开源技术来实现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和虚拟网络这三大功能,之上加装开源版的 OpenStack 作为整个公有云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而在过去五年内,VMWare 陆续推出了 vShpere 服务器虚拟化、vSAN 存储虚拟化和 NSX 网络虚拟化三大产品线,用成熟的商用技术作为开源技术的替代选择,以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功能。

  在 VMworld 2016 上,VMware 进一步推出了 VMware Cloud Foundation,这既是一个软硬件一体机,更是一整套公有云管理系统套件。其中,软件部分包括了 vShpere 服务器虚拟化、vSAN 存储虚拟化和 NSX 网络虚拟化以及 SDDC Manager 管理软件。在硬件方面,既可以用 VCE 架构,也可以用 DELL、QCT、HPE、Cisco、Arista 等通用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设备

  用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可以很容易地搭建私有云环境,同时也可以把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的整套软件部分部署到公有数据中心里,形成公有云基础服务。换句话说,用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的套装软件就能取代开源技术来搭建计算、存储与网络。

  除了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外,在 2016 VMworld 上还推出了 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 3.0(VIO 3.0)。VIO 是 VMware 推出的 OpenStack 优化商用版,不仅补充了开源 OpenStack 的各种缺陷,还针对 VMware 自身的软件体系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及调优,特别从 VIO 2.0 开始就支持 OpenStack 各版本之间的无缝升级,解决了 OpenStack 最头疼的升级问题。

  除了 OpenStack 的商用调优版 VIO 外,VMware 在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层面还提供了 vRealize 作为 OpenStack 的替代选择。vRealize 套件现在已经到了版本7,可以在混合云环境中完成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的管理、调度、运维及服务。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预计将于 2016 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到时,电信运营商和 IDC 数据中心的公有云及私有云化,以及本地公有云服务商搭建云服务将有多种技术路线可选:在底层的计算、网络和存储层面,既可以选择开源技术,也可以单独选择 vShpere、vSAN 和 NXE,或是把这三者集成到一体机里的 VMware Cloud Foundation;在操作系统管理层面,可以选择开源版的 OpenStack、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 或是 vRealize。

  也就是到了 2016 年底,三大公有云巨头之外的其它公有云、电商运营商、数据中心服务商等,将有机会获得一整套成熟的公有云软件技术架构,而这套架构与基于 VMware 的私有云架构是无缝相通和无缝迁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混合云服务体系,云计算第二大阵营有望快速崛起

  下一个目标:VMware Inside

  在 PC 时代,曾有一个著名的 Intel Inside 品牌口号,也就是把标准化和产品化 Intel 芯片嵌入到所有合作伙伴的 PC 主板里,作为 PC 的标准化核心组件。VMware 在云计算时代也打算这么做,但却是反过来提供标准化的软件产品 VMware Cloud Foundation,硬件则是已经标准化的 x86 服务器和存储、网络设备。

  在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之前,VMware 已经推出了 vCloud Air 公有云管理系统,VMware Cloud Foundation 可以理解为 vCloud Air 的升级版。vCloud Air 是 VMware 于 2014 年推出的公有云及混合云产品,主要包括 vShpere、vCenter、vCloud Director 等。VMworld 2016 上对 vCloud Air 进行了数项更新,包括零停机前提下整个应用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的双向迁移以及 DR 灾备功能等。

  vCloud Air 的运营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 VMware 自建的公有云数据中心,目前有 5 个位于美国、2 个位于欧洲。VMware 自建 vCloud Air 公有云数据中心,主要目的是在目标地区市场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和测试公有云技术,从而帮助 VMware 更好的开发针对公有云环境的软件产品和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建数据中心更像是 VMware 的创新实验室。

  去年 10 月,VMware 专门成立了“云服务商软件部门”(Cloud Provider Software Business Unit),专门开发面向各类云服务商的软件产品,也就是从 vCloud Air 的公有云运营中吸取经验和客户需求,再将之产品化后推向所有云服务商合作伙伴。

  vCloud Air 运营的另一部分,是通过公有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商等进行托管、转售与租赁等,也就是把 vCloud Air 的软件部署到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里,再以按量计费方式向最终用户销售基于 VMware 的公有云服务。

  过去用户要向 VMware 购买全生命周期软件许可,而现在只需要按使用量按月计费即可,最低可低至几百美金一个月。vCloud Air 面向合作伙伴提供了五种合作模式:托管 IaaS 服务、混合云服务、VMware Horizon 桌面即服务、灾备服务和管理服务。

  目前,vCloud Air 在全球 119 个国家有 4100 多个合作伙伴。VMware 云服务部门产品开发高级副总裁 Ajay Patel 表示,通过 vCloud Air 合作伙伴运营的虚机数量可能不亚于整个微软 Azure 的虚机数量。

  而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就是标准化、自动化的软件部署方式,可以让合作伙伴更加方便和快速的上线公有云服务。预计 vCloud Air 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推出 VMware Cloud Foundation,首先在自建数据中心全面铺开,并逐渐向所有云合作伙伴推广。

  vCloud Air Network 是面向合作伙伴的渠道销售模式。非常类似“Intel Inside”,VMware 与合作伙伴一起做市场营销活动,也向合作伙伴返还市场营销费用,对于大型的合作伙伴还可以一起打单等。目前,通过 vCloud Air Network 已经产生了 1 亿美金规模的年营收(run-rate),每年增加率超过了 50%,并预计在 2017 年开始盈利。

  IBM SoftLayer 是第一家 VMware vCloud Air Network 合作商,也即将推出基于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的服务。IBM 还培训了 4000 多名服务专家,专门为客户提供 VMware 解决方案技术支持,以帮助企业将原有的本地 VMware 环境向云端拓展。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云合作,现已吸引了 500 多家客户。

  连接更多的云生态

  如果说 VMware 用 vCloud Air Network 作为连接第二大云阵营的市场营销和渠道策略,而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是 VMware 推出的数据中心云化的最简路径,VMware 的“合纵”之术已经完成了初始布局,但 VMware 也没忘了与巨型公有云的“连横”之道。

  2016 年 6 月,VMware 收购了一家名为“Arkin Net”的软件公司,该公司尤其擅长在软件定义网络层面的产品与解决方案。8 月,VMware 就基于 Arkin 的技术推出了 Cross-Cloud Service 的技术预览。该服务最大的亮点,在于实现了跨 AWS、微软 Azure 和谷歌公有云以及私有云之间的跨云管理与优化。

  简单理解,Cross-Cloud Service 给了 IT 管理员一个统一的视图来管理 AWS、微软 Azure 和谷歌公有云的资源,但是以 API 和 SDK 的形式而不是原生的方式,这就好像是在一个邮箱视图里收发管理多个邮箱的邮件一样,Cross-Cloud Service 解决了企业需要统一管理多个云资源的需求。

  除了与在三大巨型公有云的连接外,VMware 还加强了与开源容器社区的连接。2015 年 8 月,VMware 推出了虚拟容器主机 vSphere Integrated Containers(VCH),支持在普通虚拟服务器基础架构上部署容器化应用。2016 年 8 月,VMware 再次为 VIC 推出了嵌入式容器管理门户 Admiral 与企业级容器 Harbor 项目,支持生产级的容器化应用。同时,VMware 还宣布与 CoreOS、Hasicorp、Mesosphere、Pivotal 和 Rancher 等关键性容器玩家的合作。

  在 VMworld 2016 一开场,VMware CEO Pat Gelsinger 就展示了自己市场研究团队得出的数字:十年前传统架构承担了 98% 的 IT 工作负载而公有云只占2%;如今全球已经有 15% 的 IT 工作负载运行在公有云、12% 运行在私有云、73% 的 IT 工作负载仍运行在传统 IT 架构上;而到 2030 年,也就是 14 年之后,全球将有 52% 的 IT 工作负载运行在公有云、29% 运行在私有云、只有 19% 运行在传统 IT 架构上。

  Pat 的这一组数字是在宣判 VMware 的死期么?恰恰相反,随着 VMware 的产品全面向云计算转型,通过全线云产品孵化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大中小型公有云,再通过 vCloud Air Network 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第二大阵营联盟,14 年后的 VMware 将有机会分享至少半数公有云市场、全部的私有云和传统 IT 市场。

  也许 14 年后,VMware 云联盟将成为第四大巨型公有云。

  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吴宁川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