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不抵债,是什么造成了Pepper机器人的困窘?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资不抵债,是什么造成了Pepper机器人的困窘?

资不抵债,是什么造成了Pepper机器人的困窘?

 2017/7/23 5:32:3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他是个「混血儿」,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他曾集万千瞩目于一身,他经历了无数的赞誉和质疑,很多人认为他会被写进历史,如今他却稍显颓靡……他是Pepper。从2014年诞生开始,Pepper就成为了引领「情感机器人」的标志性产物,并且不断地引发销售狂潮。但短短三年,机器人产业变化巨大,而Pepper已经风光不再。就在上周,日经新闻报道了一则关于Pepper的消息:软银集团向财务省关东财务局提交的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有价证券报告书显示
  • 标签:什么 机器人

  他是个「混血儿」,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他曾集万千瞩目于一身,他经历了无数的赞誉和质疑,很多人认为他会被写进历史,如今他却稍显颓靡……

  他是 Pepper。

资不抵债,是什么造成了 Pepper 机器人的困窘?

  从 2014 年诞生开始,Pepper 就成为了引领「情感机器人」的标志性产物,并且不断地引发销售狂潮。但短短三年,机器人产业变化巨大,而 Pepper 已经风光不再。

  就在上周,日经新闻报道了一则关于 Pepper 的消息:

  软银集团向财务省关东财务局提交的 2016 财年(截至 2017 年 3 月)有价证券报告书显示,软银旗下开发和销售 Pepper 的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下称 SBRH)负债已经超出资产 314 亿日元(约合 18.8 亿人民币)。而根据过去媒体给出的一系列数据显示,SBRH 至今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14 财年亏损 23 亿日元,2015 年净亏损则高达 117 亿日元。据悉,Pepper 机器人的低利润和巨大的研发投入是造成高额亏损的主因。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 Pepper 今日的境遇呢?Pepper 的未来在哪?

  「先行者」造就了 Pepper 的光环

  2012 年,软银收购了法国机器人公司 Aldebaran,也就是那个研发了知名双足机器人 Nao 的公司,并将其改名为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而 SBRH 的第一个作品就是 Pepper。

  2014 年 6 月 5 日,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带着 Pepper 出现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在那场足以写入「机器人史」的发布会上,孙正义激动地向全世界宣布,世界第一个可以读懂人类感情的机器人诞生了。

资不抵债,是什么造成了 Pepper 机器人的困窘?

  发布会过后,Pepper 就成了各大科技媒体的座上宾,聚光灯下傲视群机。

  时至今日,提起 Pepper,虽然没有往日风光,但也是一个不小的话题。Pepper 是如何建立起此前的辉煌的?在落寞前的至高地位如何而来?

  雷锋网觉得大致可以解释为两点:先驱和靠山。

  先驱

  Pepper 之所以在机器人领域有这样的地位,多数是因为他的头衔:「第一个可以读懂人类感情的机器人」,而其中的「第一个」三字才是重中之重。

  2014 年人工智能风潮还远远没有今天这么火热,人们对机器人的概念多数还存留于科幻电影中,而世面上出现的一些消费级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还都处于低能状态,更像是一个个玩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推出一款能够读懂人类感情、能够陪人聊天说话的机器人,仅仅是「大众的好奇心」就足以让 Pepper 名满天下,销量不愁。

  靠山

  Pepper 最开始出生时就背靠两大靠山,一个是软银集团,日本的巨头大财团,有的是钱。另一个是法国成立十多年的小型仿人形机器人公司 Aldebaran,在 Pepper 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发出了很成功的双足机器人 Nao,技术上让人放心。

  然而这些还不够,

  2015 年 6 月,阿里巴巴与富士康分别向 SBRH 战略注资 145 亿日元(约合 7.3 亿元人民币),推动 Pepper 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应用。

  除了 Aldebaran 可能只在小圈子里知名外,软银、阿里巴巴、富士康,无论哪个拎出来都是科技圈里的大 IP。有这样的靠山集团,要财力有财力,要资源有资源,人们对 Pepper 的期望自然水涨船高。

  什么让 Pepper 陷入困窘?

  2015 年 2 月 27 日,首批面向开发者的 300 台 Pepper 在一分钟内被一抢而空。同年 6 月起,SBRH 开始每月对外限量发售 1000 台 Pepper,至该年年底,每个月通过软银官网贩售的 1000 台 Pepper 均在开卖后 1 分钟之内售罄。

  看上去成功的销售数据,引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各个媒体、评测机构都在对 Pepper 的功能、实用性的不满。这也是两年后的今天 Pepper 逐渐落寞的诱因质疑。其实回过头来分析这两年 Pepper 的境遇,我们似乎能够看到 Pepper 从高亮跌到低谷的原因。

  内因:

  就 Pepper 本身来说,并算不上一个好产品。

  Pepper 身高 121 厘米,只有上半身像人,移动并没有靠腿,而是设计了一个「三角式」的轮子底盘。整体来说,并不令人感到惊艳。

  在外部功能上,Pepper 虽然有着双臂和双手,但外媒测评结果显示,这双臂膀并不能帮助人们做太多的工作,甚至有媒体毫不留情地写出「它纤细无力的手指,甚至都没法给主人倒一杯茶」的评语。

  除了这双手之外,整个机器人没有其他能够满足服务机器人中「服务」功能的硬条件。

  外形无需多说,毕竟软银给他的定义是「情感机器人」,语言能力才是重中之重,然而,语言功能也未出意料地让人失望。

  此前雷锋网报道过测评机构对 Pepper 的测评结果,引用了国内测评平台 Zealer 首席测评人王自如在测评时对 Pepper 的评价:

“这个机器人可能远谈不上可以识别人类的情绪,甚至连正常的交流都做得不是那么好,虽然说它会不断地和别人搭讪聊天,看上去好像挺热闹的,但是不管你回答什么,其实它都是接着它之前的那个套路来说的,可能并没有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灵活的回应,最多也只不过是抓取一些关键字,把话题继续下去而已。”

  这并不是一家之言,国外测评机构几乎无一例外给出了类似评价。Pepper 智能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他的「机设崩塌」。虽然后来软银选择了与 IBM 合作,将其认知计算平台 Watson AI 系统引入到 Pepper 中,但并没有为 Pepper 挽回多大的声誉。

资不抵债,是什么造成了 Pepper 机器人的困窘?

  团队难以融合成开发阻碍

  之前外媒报道了一个细节:

Aldebaran 之前习惯了法国的扁平化工作模式,在被软银收购之后适应不了软银的公司文化,负责监管 SBRH 发展的业务经理既不说英语也不会法语,沟通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软银把语音、视觉、声音情感分析等核心功能都外包了出去,让原来负责这些工作的 Aldebaran 渐渐被边缘化,最终导致 Aldebaran 创始人带着其核心团队离开软银。

  Pepper 产品本身的不成熟和原始团队与软银的矛盾,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原因包在一起,簇成了 Pepper 跌到低谷的主要内因。

  外因:

  Pepper 的节奏缓慢,耽搁了服务机器人市场火热的最好时机。

  2016 年,陪伴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创业公司新生如潮涌,好多公司打着机器人的旗号,借助其他成熟的语音语义系统公司的技术,以及开源的 Android 系统,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能聊天的「平板机器人」,虽然说功能上不一定比 Pepper 高多少,但价格却比 Pepper1 万元人民币的高昂售价低了太多(1 万元人民币是日本本地主机售价折合成人民币的结果,要想使用基于语音识别引擎的对话功能和 App,用户需要加入“Pepper 基本计划”,基本包每月支付 750 元人民币,分 36 期付款。而 Pepper 损坏时保险包每月近 500 元人民币,分 36 期付款,以上均不含税。如此计算,3 年下来,用户在 Pepper 身上实际所支出的费用达 5 万元人民币。),尤其是很多中国厂商,依靠强大的本地供应链和 ODM 能力,复制了一批又一批的类 Pepper 机器人,价格却只有 Pepper 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火热的市场,蚕食了大部分本该属于 Pepper 的份额。

  转型市场仍然状况不乐观,并且在中国本地化引进策略存疑。

  眼看「陪伴型机器人」的主打口号不能吸引客户了,Pepper 慢慢的开始转型,转向「机场、银行大堂指引机器人」的用途,然而如上条所说,市场给他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2016 年 6 月,阿里与软银合资成立浙江阿里巴巴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负责 Pepper 在中国的销售,想打开中国市场。然而 Pepper 入华的同时做了一个至今让人费解的举动:

  此前,Pepper 都是采用了稍微赔本的销售价格,加上开放的系统来吸引需要的B端用户。而到了中国之后,阿里直接给 Pepper 定了 198000 的逆天价格,比日本本地价足足高出了 4 倍!并且直接弃用 Pepper 本身的 NaoQi 系统,专用自家的 YunOS,收紧了开发者的权限。

  无论是价格还是转型的调整都导致了 Pepper 的步履维艰。

  大市场的技术尚未成熟。

  其实作为服务机器人来说,无论有什么样的外因导致 Pepper 的落寞,也不能忽略整个市场的问题。

  业内人士说,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NLP 是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而语言是 Pepper 这类机器人的核心、灵魂所在,在技术没有解决之前,不只是 Pepper,其他的服务机器人也难有生存空间,从过去一年多的经验可以看出,之前大火的陪伴机器人市场已经降温了不少。

  Pepper 的未来

  如今 Pepper 的公司 SBRH 已经资不抵债,回天如登天。不过如今看来,软银似乎并没有打算放弃他。

  前不久,孙正义主持收购了谷歌旗下波士顿动力以及日本双足机器人 Schaft,围绕着机器人建造生态圈的布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Pepper 肯定会在这个生态圈之中,但是未来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很难说。

  我们从今天回看他的辉煌到落寞,并大肆分析原因难免有些「马后炮」,但历史不只是随机,也有其必然性。机器人业界人士在聊天时向我们表达了一个观点:

之前的情感类服务机器人慢慢都被智能音箱取代了,这是否说明说明家用机在往实用型转变?也就是不在注重所谓的人性外观和移动性,而是发展更智能的算法,以及更好的人机交互的体验。

  由此也可以看出,「智能」才是 Pepper 的核心,「更智能」才是 Pepper 的出路,也是「Pepper 们」(包括所有消费级服务机器人)的出路。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