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做的90%的事情,最终创造不出任何成果?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的90%的事情,最终创造不出任何成果?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的90%的事情,最终创造不出任何成果?

 2017/10/19 9:26:02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本文转发自微信公众号“高维学堂”(gaoweixuetang),作者:冯卫东,著名投资人;德鲁克说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企业外部,而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但是直到晚年,他对这个经营成果的界定还是扑朔迷离,非常痛苦——在外部,但究竟是在外部什么地方?他最终都没有解释得很清楚。今天就用可口可乐、包子铺、王老吉与加多宝等来找到答案。1、德鲁克苦思不得正解的问题德鲁克认为,“资源和企业付出的努力通常会被分配给90%的事件
  • 标签:事情 什么 为什么 企业
class="topic_img" alt=""/>

  本文转发自微信公众号“高维学堂”(gaoweixuetang),作者: 冯卫东,著名投资人

德鲁克说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企业外部,而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但是直到晚年,他对这个经营成果的界定还是扑朔迷离,非常痛苦——在外部,但究竟是在外部什么地方?他最终都没有解释得很清楚。今天就用可口可乐、包子铺、王老吉与加多宝等来找到答案。

  1、德鲁克苦思不得正解的问题

  德鲁克认为,“资源和企业付出的努力通常会被分配给 90% 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实际上创造不出成果。它们会根据事件的数量自行进行分配,而不是根据成果进行分配。事实上,最宝贵和生产力可能最大的资源(即训练有素的人)存在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将是最糟糕的。”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的 90% 的事情,最终创造不出任何成果?

  所以做一个企业,第一件事情就是正确界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你都不知道你要获取的是什么,是没办法做好的。可口可乐传奇总裁罗伯特曾说,即使可口可乐全部工厂都被大火烧了,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重建。你相信这个神话吗?

  如果再补充一些条件,你还相信吗?

  1. 供应商资料全部葬身大火

  2. 经销商资料全部葬身大火

  3. 全体员工葬身大火

  4. 竞争对手获得可口可乐配方,趁火打劫全力抢占可乐市场

  可以预想到的情况是:供应商经销商全部都会主动找过来,消费者天天在关注啥时候重新上架,更不缺前来应聘的人。为什么?

  再接着往下看,这个假设毕竟是无法真实演绎的神话,但现实生活只会比神话还丰富,而且就发生在中国——广药收购王老吉品牌。

  1. 仅收回了王老吉品牌

  2. 缺乏团队、经销商、供应商网络

  3. 国有机制+多元化

  4. 强悍的竞争对手

  而加多宝的情况是:

  1. 有运营王老吉品牌 10 多年的经验

  2. 从 1 亿做到 100 亿的优秀团队

  3. 完善的经销商、供应商网络

  4. 民营机制

  所以加多宝当然不甘心,誓要背水一战,全力抢占市场,据说一年就投入了 50 亿元的广告费,只要王老吉的货铺到的地方,就去把市场份额夺回来了。但让他们感到相当无力的是:消费者到小卖部,并不关心他们做的所有这些动作与努力,仍然只说“来一罐王老吉”,改不了口。

  所以去年,王老吉宣称自己重新夺得了领导地位;加多宝高层动荡,辅佐加多宝 10 多年的特劳特也不再宣传加多宝,转而宣传东阿阿胶。

  通过这两个例子,就回到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什么的回答上面。德鲁克说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企业外部,而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但是直到晚年,他对这个经营成果的界定还是扑朔迷离,非常痛苦——在外部,但究竟是在外部什么地方?他最终都没有解释得很清楚。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是定位理论,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企业外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存在?它给出的回答是:

  1. 它在顾客心智中

  2. 左右着顾客选择

  3. 认知优势的载体——品牌

  这就是王老吉为什么能只凭一个商标就可翻身,就是因为这个品牌,代表着一种后起者、竞争者难以超越的优势认知。那么,经营成果为什么是品牌而非产品呢?

  2、酒香最怕巷子深

  还是先来看一个例子,有一家连锁包子铺,它的包子非常好吃,比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包子都好吃。因为用了极致的原料,比如上等火腿肉、专门订制的麦芯粉、跟农民以高市场一倍的价格收购的梅干菜;极致的工艺(手工包,误差不超过 2 克,多少个褶都是固定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全直营门店经营;不做外卖,要保证口感。拿到 8000 万元风投,门店数一年内翻了将近一倍,包子的价格也从 1.5 元涨到 2.0 元。

  看上去好像很不错,可是后来怎么样了呢?企业发展得不太好,拿了钱之后快速开门店,然后又快速关闭。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的 90% 的事情,最终创造不出任何成果?

  最致命的原因是,它信奉的是极致产品主义!可是埋头吭哧吭哧做的这些顾客都不知道啊,所以它就只是成本,要进入到顾客的心智,顾客愿意付溢价的时候,它才是成果。

  可是它一旦只涨了 5 毛钱,很多顾客就不愿意买单了。这就是有些企业产品做得非常良心,但却没办法站稳脚跟的原因,信息爆炸时代,酒香真得不再不怕巷子深了。

  你所有的极致东西,如果没有转化为顾客的认知优势,都是成本。连从它那里跳槽出来的员工创业,都懂得在门口树立一个牌子,说用了什么原料。

  而且还有一点,它一下子就全线门店涨价,也不符合精益测试,有些 CBD 区域的门店涨价之后生意更好,有些社区店涨价之后生意越来越差,最后也没办法再统一降回去了,因为降价就无法跟资本市场对接了。

  不过,因为它的产品的确做得相当不错,所以还有机会。但教训就是企业家一定要转变观念——要从产品主义,转变为善于做品牌。否则可能到死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3、喝的是可口可乐,不是可乐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盲测实验: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皇冠可乐三种可乐放在一起,盲测哪个可乐口味最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皇冠可乐。盲测之后又做了对比实验,哪个最好?结果是可口可乐最好,百事第二,皇冠第三。

  这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游戏——在消费者心智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是品牌而非单个产品。可是很多企业往往寄希望于用产品打败品牌,所有的运营配称也都用错了地方。

  可口可乐也犯过一个错误,它曾发布过新的可乐配方,在这之前做了大量盲测,证明消费者认为新配方口味的确比旧的好,所以就决定推向市场了。结果新配方发布之后,消费者却“翻脸”不认,甚至还举行游行抗议,质疑可口可乐为什么要破坏原来的经典配方。最后不得不放弃新配方。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者喝的不是可乐,而是可口可乐。在他们心目中,可口可乐就应该是那个味道那个配方,心智不接受混乱。

  所以清楚了吗?德鲁克晚年一直不得求解的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于消费者的心中,将产品做到极致当然非常重要,这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同时绝不能忘记打造品牌影响力,毕竟市场上那么多产品,你不说,指望着消费者当伯乐,是一种内部思维,几乎不可能实现。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