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超级计算机变平板成可能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中国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超级计算机变平板成可能

中国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超级计算机变平板成可能

 2013/11/25 11:25:4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普通人来说,拗口而晦涩。但在物理学家眼中,它“神奇”又“美妙”。因为它的发现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采用这种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平板电脑那么大,智能手机的内存可能会提高上千倍。首次从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后,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和他的团队受到外界广泛关注。“我们正在努力提高观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物理现象的温度,希望能从原来的零下273摄氏度提升至零下269摄氏度
  • 标签:计算机 发现 中国
class="topic_img" alt=""/>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普通人来说,拗口而晦涩。但在物理学家眼中,它“神奇”又“美妙”。因为它的发现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采用这种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平板电脑那么大,智能手机的内存可能会提高上千倍。

  首次从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后,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和他的团队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我们正在努力提高观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物理现象的温度,希望能从原来的零下 273 摄氏度提升至零下 269 摄氏度。”薛其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年多来,他们一直在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奋斗着。薛其坤说:“零下 269 摄氏度是氦气的液化温度,是一个标志性温度。比如医院的 CT 工作时就是这个温度。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将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 3 月 15 日,薛其坤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4 月 12 日,该杂志正式发表这一论文,其“展望”栏目还刊登了题为《完整的量子霍尔家族三重奏》的评论文章。文章表示,中国科学家“证实了期待已久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这是量子霍尔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

  凝聚态物理中,量子霍尔效应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分别于 1985 年和 1998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要想了解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必须先认识量子霍尔效应。比如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跑道上“一往无前”。“这就好比一辆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路上行驶,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薛其坤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但是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相当于外加 10 个计算机大的磁铁,这不但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薛其坤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从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 1988 年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到我国科学家为这一预言画上完美句号,中间经过了 20 多年。课题组成员、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何珂告诉记者:“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非常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尽管多年来各国科学家提出几种不同的实现途径,但所需的材料和结构非常难以制备,因此在实验上进展缓慢。”

  “这就如同要求一个运动员同时具有刘翔的速度、姚明的高度和郭晶晶的灵巧度。在实际的材料中实现以上任何一点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而要同时满足这三点对实验物理学家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愚这样描述实验对材料要求的苛刻程度。

  薛其坤团队经过近 4 年研究,生长测量了 1000 多个样品。最终,他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 Cr 掺杂(Bi,Sb)2Te3 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对于外界的关注,薛其坤说:“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备受鼓舞。任何一个现象从原理性的发现走到应用,都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业界的共同努力。”至于何时能把超级计算机变成平板电脑大小,薛其坤严谨地表示:“这在原理上是可实现的,但需要温度和材料方面都要有重大突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潜力非常大,但是将来能不能走向应用,什么时候能应用,是很难预期的。也可能会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更重要的应用。我们将与更多人合作将这个领域研究成果发扬光大,推动它向着应用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