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9C%89%E9%81%93%E4%BA%91%E7%AC%94%E8%AE%B0%E5%A4%87%E4%BB%BD/cr330326@126.com/b45d73d3479d4d5580f64e3fb49e7aa6/clipboard.png)
这是Android系统架构图,够一目了然了吧,Android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架构,五块区域。
1.1,Linux内核层
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 2.6内核的,这一层为Android设备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照相机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
1.2,系统运行层
这一层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比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同时,在这一层还有Android运行时库,它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来编写Android应用。其中,关键是Dalvik虚拟机,它使得我们每一个Android应用都能运行在独立的进程当中,并且拥有一个自己的Dalvik虚拟机实例,相比Java虚拟机(JVM),Dalvik是专门为移动设备定制的,它对手机内存、CPU性能有限等情况做了优化处理。
1.3,应用框架层
这一层主要提供了构建应用时可能用到的API,Android自带的一些核心应用程序就是使用这些API完成的,开发者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有活动管理器、View系统。内容提供器、通知管理器等。
1.4,应用层
所有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都是属于这一层的,比如系统自带的联系人、短信等程序,或者我们从Google Play上下载的程序,包括我们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
从图中我们能看到,Android最新版已经5.0了,名叫Android 5.0 Lollipop,中文简称为”棒棒糖“。自从2008年9月,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1.0系统,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随后的几年,谷歌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发布Android系统,2.1、2.2、2.3系统推出使Android占据了大量的市场。2011年2月,谷歌发布了Android 3.0系统,这个系统版本是专门为平板电脑设计的,但也是Android为数不多比较失败的版本,推出之后一直不见什么起色,市场份额也少的可怜。不过很快,在同年10月,谷歌又发布了Android 4.0系统,这个系统版本不再对手机和平板进行差异化区分,既可以应用在手机上也可以应用在平板上,除此之外,还引入了不少特性。
那么Android目前市场使用情况如何呢?如图所示:
图片来源自维基百科
自2009年12月起的Android用户版本分析。直至2014年5月,Android的Jelly Bean为最被广泛使用的版本,在所有用户中佔了61%。
Android主要有什么特色呢,有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开发环境搭建所需要的软件,配置等攻略,相信大家网上搜一搜,这类文章太多了。这里只强调重要几个工具:Android SDK、Eclipse、ADT。
4.1,Android SDK Android SDK谷歌提供的Android开发工具包,在开发Android程序时,我们需要引用该工具包,里面包含了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API。 4.2,Eclipse 开发Java应用程序的神器,最好用IDE工具之一,特点是开源、超强的插件功能、可支持多种语言开发。当然除此之外,谷歌也推出了Android Studio,专门针对Android程序定制的,但因为Android Studio才刚推出不久,不太稳定,毕竟新工具问题还是比较多的,Eclipse被应用已经很成熟了,网上各种关于Eclipse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很多,相比Android Studio就比较少了。 4.3,ADT ADT全称叫做"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是谷歌提供的一个Eclipse插件,用于在Eclipse提供一个强大的、集成的Android开发环境。有图有真相:

从图中看是不是一目了然,那么接下来就一一讲解吧。
5.1,src 毫无疑问,src目录是放置我们所有Java代码的地方,它在这里的含义和普通Java项目下的src目录是完全一样的。 5.2,gen 这个目录里的内容都是自动生成的,主要有一个R.Java文件,你在项目中添加任何资源都会在其中生成一个相应的资源ID,这个文件永远不要手动去修改它。 5.3,assets 这个目录里主要可以存放一些随程序打包的文件,在你的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读取到这些文件的内容。另外,如果你的程序中使用到了WebView加载本地网页的功能,所有网页相关的文件也都存放在这个目录下。 5.4,bin 这个目录页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它主要包含了一些在编译时自动产生的文件。当然,会包括一个编译好的安装包,后缀为.apk的文件。 5.5,libs 如果你的项目中使用到了第三方的jar包,就需要把这些jar包放在libs目录下,放在这个目录下的jar包都会被自动添加到构建路径里去。 5.6,res 这个目录下的内容就有点多了,简单点说,就是你在项目中使用到的所有图片、布局、字符串等资源都要存放在这个目录下,前面提到的R.Java中的内容也是根据这个目录下的文件自动生成的。当然这个目录下还有很多子目录,图片放在drawable目录下,布局放在layout目录下,字符串放在values目录下。 5.7,AndroidManifest.xml 这是你整个Android项目的配置文件,你在程序中定义的所有四大组件都需要在这个文件中注册。另外还可以在这个文件给应用程序添加权限声明,也可以重新指定你创建项目时指定的程序最低兼容版本和目标版本。 5.8,proguard-project.txt 在发布你的程序时候,有些apk文件容易被人反编译,所以此时这个文件就发挥作用了,用来混淆你的程序代码,让别人不那么容易看到源代码。 5.9,project.properties 指定了编译程序时候所用的SDK版本有图有真相:

6.1,Log.v()
这个方法用于打印那些最为琐碎的,意义最小的日志信息。对应级别 verbose,是Android 日志里面级别最低的一种。
比如,你正在编写一个比较庞大的项目,期间为了方便调试,在代码的很多地方都打印了大量的日志。最近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是却有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之前用于调试的那些日志,在项目正式上线之后仍然会照常打印,这样不仅会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还有可能将一些机密性的数据泄露出去。
那该怎么办呢,难道要一行一行把所有打印日志的代码都删掉?显然这不是什么好点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以后你继续维护这个项目的时候可能还会需要这些日志。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自由地控制日 志的打印,当程序处于开发阶段就让日志打印出来,当程序上线了之后就把日志屏蔽掉。
public class LogUtil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ERBOSE=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DEBUG=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FO=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WARN=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ERROR=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THING=6;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LEVEL=VERBOSE; //发布新版本时候 等级为6 public static void v(String tag,String msg){ if(LEVEL <=VERBOSE){ Log.v(tag, msg); } } public static void d(String tag,String msg){ if(LEVEL <=DEBUG){ Log.d(tag, msg); } } public static void i(String tag,String msg){ if(LEVEL <=INFO){ Log.i(tag, msg); } } public static void w(String tag,String msg){ if(LEVEL <=WARN){ Log.w(tag, msg); } } public static void e(String tag,String msg){ if(LEVEL <=ERROR){ Log.e(tag, msg); } } }
可以看到,我们在 LogUtil 中先是定义了 VERBOSE、 DEBUG、 INFO、 WARN、 ERROR、NOTHING 这六个整型常量,并且它们对应的值都是递增的。然后又定义了一个 LEVEL 常
量,可以将它的值指定为上面六个常量中的任意一个。接下来我们提供了 v()、 d()、 i()、 w()、 e()这五个自定义的日志方法,在其内部分别调用了 Log.v()、 Log.d()、 Log.i()、 Log.w()、 Log.e()这五个方法来打印日志,只不过在这些自定义的方法中我们都加入了一个 if判断,只有当 LEVEL 常量的值小于或等于对应日志级别值的时候,才会将日志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