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恐慌:及时止损,还是坚守到底?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创业者的恐慌:及时止损,还是坚守到底?

创业者的恐慌:及时止损,还是坚守到底?

 2017/12/15 10:56:19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所有生命形式都有诞生和死亡的一天,长盛不衰的公司少之又少。哪怕规模越来越大,生意如日中天,也无法避免衰亡的一天。这就很令人沮丧了,尤其是创业公司里的问题解决者。身处其中,他们更能察觉到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趋势:管理无序化、企业文化空洞、发展缺乏动力...这时,最终是去是留就成了这些问题解决者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是见势头不对就做好离开准备,还是一直坚守到底、善始善终...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要就现实状况,结合自身情况去思考。本文编译自hackernoon的原题为&ldquo
  • 标签:创业 创业者
class="topic_img" alt=""/>

  所有生命形式都有诞生和死亡的一天,长盛不衰的公司少之又少。哪怕规模越来越大,生意如日中天,也无法避免衰亡的一天。这就很令人沮丧了,尤其是创业公司里的问题解决者。身处其中,他们更能察觉到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的趋势:管理无序化、企业文化空洞、发展缺乏动力...这时,最终是去是留就成了这些问题解决者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是见势头不对就做好离开准备,还是一直坚守到底、善始善终...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要就现实状况,结合自身情况去思考。本文编译自 hackernoon 的原题为“Maker Angst?— Job Flippers and Do Gooders”的文章。

创业者的恐慌:及时止损,还是坚守到底?

  我最近在 twitter 上注意到了一种趋势,一种“思潮”,已经有一阵子了。我将之称为创业者的恐慌。这个”思潮“主要有两种派别,两种论调。

  每次发推特,只要提到或暗示了工作的“连贯性”、平面化管理、切实的工作、信赖、透明度和技艺,我的粉丝都会很有共鸣,给我很多回复。他们转发后,也有很多人有回应(虽然这些观众是经过筛选的特定群体)。这让我很着迷,想知道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粉丝们都有反响,他们都是一副“我懂”,“可不是么”的样子。他们的回应中,我可以感受到一种明显的“恐慌感”,似乎他们觉得“缺失”了什么,但我们究竟缺些什么?

  所有企业都(几乎)无法避免的走向死亡

  于是我开始思考。

  一家科技企业要运作、要成长,就离不开“团伙作战”,需要创业者、黑客、工程师、设计师、建造者、测试者、科学家共同努力。我们就姑且称他们为“问题解决团伙”。

  问题解决团伙的成员渴望挑战、动力、帮助他人(用他们的技巧), 证据(证明他们的想法确实是对的,他们的方案有作用)和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发展的机会。而这些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苍白无力”之处、一些难言的“缺失”也有很敏锐的嗅觉,不管是空洞的企业文化价值、发展欠缺动力、没有发展惯性、用人唯亲、做表面功夫,还是每次你提出问题,就回答”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科技企业都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大多数的科技企业都在走向死亡(尤其是一股脑想要快速增长的公司),有些公司死的比较“好看"——他们可能表现出增长的迹象,甚至赚了几十亿美元,但是他们由内而外慢慢衰竭。如果身在其中,你或许能感觉到,仿佛身处流沙,渐渐被吞噬进无边的黑暗。树大招风,一旦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招致越来越多的恶意,这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快速增长=加速腐败,听起来很残酷,但企业逐渐发展,熵值也越大,系统混乱程度也越大。

  问题解决者能够嗅到企业骨子里散发出的那一丝腐败气味。这确实很令人丧气。我们想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自己技艺的潜能。我们想相信技艺和商业是可以“兼容”,可以手拉手肩并肩发展的。我们想相信,只要把精力放在要解决的问题上,就能使得消费者满意、做出有用的设计、让公司发展更茁壮,我们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随着企业逐渐发展,熵值也越大,系统混乱程度也越大。

  争取时间

创业者的恐慌:及时止损,还是坚守到底?

  "我只想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我也是,至少在我分到股票之前。“

  不过你也不一定会受到这股“总体下行趋势”的影响,取决于你在团队里扮演的角色。钱自然是有帮助的。我自己就认识一些软件开发者,通过在全新环境里开发新项目,赚了一大笔钱,给自己争取到了随后好几年的时间(以及好几个投资周期)。很多公司也会做些有意思的研究项目,就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时间。

  作为设计师,如果运气好,可能会赶上一股品牌重塑或者系统设计浪潮,于是在那一两年内可以趁势得利。而产品经理可能就不那么顺利了。产品经理处在公司的“热点”位置上。当公司熵越来越大,内部组织越来越无序,产品经理一定是第一个发现苗头不对的人。

  总归有这么个时刻,大家都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这个现实,不再能用一个具体的问题,或具体的项目来掩盖,让大家转移注意力了。那时,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吗?

  问题解决者,会很自然地想法子解决问题。他们会觉得:为什么局面非得向不理智的方向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局面越来越糟糕?为什么管理层这么保守这么烦人?为什么公司看不出这整个过程有多不合理、没有重点,做决定为什么那么草率?所以,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试着去解决“问题”,至少会让大家找出“症结”所在。

创业者的恐慌:及时止损,还是坚守到底?

  事情可没那么容易就能解决!大家没能充分理解的,就在于背后巨大的惰性。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公司的资金来源、早期合作者、早期领导、早期产品决策、运气和企业组织架构。企业的增长轨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对自己价值的评估,企业都很努力地想保持一定的增长速率。这些价值评估是基于对核心增长机会的假设。如果一个企业募资筹集到了六千万美元, 永远都不能是一家小公司啊(而且公司的员工保有率那么高,而且都是按照技能来分配工作)...作出接受这笔投资的决策,此后的决策也都会受到先前这个决策的影响。

  简单地说,想要解决组织的问题,就会遇上 Larman 组织行为法则的阻碍。

  没错,确实有些公司能够彻底改头换面,改变自己的发展轨迹。但是,如果不是前路面临着不改变就死亡的大危机,这样的改变发生的几率又有多大?改变的过程如果真的发生,又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改变?3 年?5 年?只是你 8 份工作中的一份?你会留下吗?有些人会留下,但大多数不会,因为下一份工作待遇更好。

  这时候我们需要深思

  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创业者的恐慌——一边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技能还有更大的潜能,一边又认为,现在的工作想要做的更好,已经没可能了。这样的矛盾心理会让人愤世嫉俗,或者自怨自艾(“大概所有公司都是这样的德行吧。”)这样的经历和感受都是很让人伤心的。

  这可不好。你需要好好想想,深入思考。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 为了加薪的钱,经历这样的折磨,值得吗?

  • 我的公司真的在乎我个人和我的发展吗?

  • 我能不能找到一个更理性、更有道德、更以人为本的地方工作?

  • 我能不能自己创业,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范式来创业,让我的工作更能符合我的价值观,并且让我能运用自己的技能?如果我的企业团队规模没超过 60 人,又怎么样?

  • 我能习惯不断跳槽,保持自己工作的新鲜感和趣味吗?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件产品/一门生意吗?

  • 我是不是该考虑做经理/管理层,这样我就可能(只是可能)真的对企业的系统本质施加影响,真正地做出改变?

  • 政府、教育和医疗领域是不是有严重的问题,我是不是能够为这些问题带来一些改善方法?

  • 我能不能在当地带来更切实的改变,更直接的影响?

  我得承认,这些问题我自己也没有答案。我也不知道。

  感觉和理智

  我们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问题解决者继续失望下去,变得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我们无法承担这种代价。我们也不能让这些问题解决者带上耳机,深藏在公司的角落,远离自己创造的影响。他们创造的算法确实是有作用的,但是这些算法会有什么影响?

  我认识的大多创业者都是有感觉,有理智的人。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想要做到更多!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增氧才能创造出更多他们愿意留下并为之努力的企业?还是要让他们都去独立创业,去适应现实?你觉得呢?你知道有哪几家道德水准很高、并且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公司吗?他们有招聘吗?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创业者群体是真的在乎这些的。我很庆幸自己能认识他们,这些在乎自己的技能,在乎自己做出的承诺,相信技术的潜能的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